新闻中心
葵榴斗艳,栀艾争香,精美插花作品伴你过端午
2024-06-11 12:34:41.87

今天是端午节,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悬艾叶……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,但热闹的节日氛围却是一样的。以端午为主题的插花作品中,有不少融入了各种端午习俗的相关元素。本文精选9位花艺名师和插花教室往年的优秀作品,伴你共度端午。

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,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,文化内涵丰富。

“端午”的“端”字本义为“正”,“午”为“中”,“端午”即“中正”也,为全年周天运行最“中正”之位。“五月五,是端阳;吃粽子,挂香囊;门插艾,香满堂;龙舟下水喜洋洋。”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。

端午正值盛夏,植物生长旺盛。易花道创作端午插花,用绿色枝叶多,表现生命的繁茂。除天中五瑞之外,唐菖蒲、鸢尾、绣球、石竹、百合这些仲夏花卉绚丽缤纷,也很适合端午插花。

五月又被称为毒月,端午插花适合用有驱病辟邪寓意的花材,比如剑形的叶子。此外,仲夏花草生长自由,欣欣向荣,都是插花中要表现的风格。

关于过端午节的民俗,《武林旧事》中记载:“以大金瓶数十,遍插葵榴栀子花,环绕殿阁。”“市人门首,各设大盆,杂植艾蒲葵花,上挂五色纸钱,排饤果粽。虽贫者亦然。”

《梦粱录》中记载:“杭都风俗,自初一至端午日,家家买桃、柳、葵、榴、蒲叶、伏道,并市茭、粽、五色水团、时果、五色瘟纸,当门供养。其日正是葵榴斗艳,栀艾争香,角黍色金,菖蒲切玉,以酬佳境,不特富家巨室为然,虽贫乏之人,亦且对时行乐也。”

《西湖老人繁盛录》中记载:“端午节、初一日,城内外家家供养,都插菖蒲、石榴、蜀葵、栀子花之类,一早卖一万贯花钱不啻。”“虽小家无花瓶者,用小坛也插一瓶花供养,盖乡土风俗如此。寻常无花供养却不相笑;唯重五不可无花供养。”

民间有端午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习俗,如《燕京岁时记》中记载:“凤仙花即透骨草,又名指甲草。五月花开之候,闺阁儿女取而捣之,以染指甲,鲜红透骨,经年乃消。”

农历五月花材十分丰富,有父亲节的专用花材向日葵,有新上市的荷花、莲蓬,有鸢尾、芍药、菖蒲、艾?,还有母亲花萱草,为爱花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禅花门的端午插花,有清疏简约的文人风,也有隆盛华丽的宫廷风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也是端午插花的重要主题。

古人有在端午插花淸供的习俗,插花作品中正平和 ,气韵生动,苍劲挺拔

端午节重要的代表花材有艾、菖蒲、香蒲、葵、石榴、栀子、萱草、午时红等八种,其中任取五种古称“五时花”或“午时花”。以瓶安插五时花,搭配时鲜水果与粽子,用于家中摆饰,吉祥避邪。

宋代朱熹于《题榴花》诗中写道:“五月榴花照眼明,枝间时见子初成。”双层方形古篮带着岁月风华,石榴去芜存菁,袅依花枝。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间,惹人怜爱,为端阳佳节添景增光。

竹筒虚心有节,象征文人风雅。取竹筒为花器,感佩屈原爱国情操。以向日葵为主花,葵花如旭日东升,带着赤诚之心,闪耀生命光辉。整件作品居高俯下,花草各具神韵,展现传统花艺美学之婉约。

 

“手执艾草招百福,门悬蒲剑斩千邪。”吃粽子,挂艾草,佩香囊,写楚辞,插荷花,弹《渔樵》,都是端午习俗。荷包里塞些香料,挂在衣襟,走在路上有隐隐的药草气飘来,可以驱走蚊虫瘴气。

端午清供常用荷花、芍药再加瓜果。清供,是中国人敬颂天地和岁时的雅事。瓶花佳果、雅物摆件等都比较常用。

端午花材为主,搭配应景的粽子和香囊,祝福端午安康。

来源:中国花卉报  (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)